火狐网站首页  欢迎访问山东火狐网站首页官网!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186-6065-5623

或在线咨询我们

咨询我们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76年唐山地震前9个小时煤矿小科长给领导打电话:地震随时发生

发布时间: 2024-08-13 16:32:01 发布作者: 火狐网站首页

  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正当唐山人民都沉浸在睡梦时,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仅仅几十秒的时间,7.8级的地震席卷了整个唐山。

  来不及逃跑的人只能被压在废墟下面,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大约24万人死亡,无数人受伤,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还原了当时凄惨的场景,尤其是小女孩在废墟中站起来的镜头令无数人泪崩。

  1976年7月中旬,唐山的街头卖鱼的商家慢慢的变多,并且鱼的价格也慢慢变得便宜,河里的鱼都涌入水面。

  抚宁县的一些农民在地震发生前3天,看到100多只黄鼠狼,钻出了古墙洞向村内转移。

  地震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丰南县,有不少人表示家里的狗在地震发生的前半夜不停的叫,甚至将自己刚出生的狗崽子都叼出来准备逃跑。

  就连蜻蜓和小鸟也是大量的乱飞,动物们的异常行为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警示,唐山大地震的亲身经历者张庆洲。

  他在2005年发表的《唐山警示录》非常关注,可在唐山大地震时最令张庆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马希融。

  马希融曾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做出过,马希融在地震发生前是唐山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一名工作人员,在1976年5月28日时,马希融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一直以来当地的电阻率值都很稳定,突然之间就出现了急速下降,电阻率值指的是用专业的仪器,观察当电流垂直通过岩石或者矿石的时候,受到的阻力有多大。

  这个时候马希融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于是开始关注河里的鱼和动物,不过在当时动物们表现的十分平常。

  到了同年7月6日,马希融向国家地震局、河北地震局以及地震办公室发送了紧急预报,随后有专家来到了唐山,重新进行了地电阻率值的检测。

  再经过检测后最终认为,为何会出现非正常现象大概率是周围有信号干扰造成的,便排除了有可能发生地震的猜想。

  当时马希融只是开滦煤矿下属分矿的一名小科长,他的话在地震局的专家面前无足轻重,不过尽管专家们已经表示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但马希融却不放心。

  7月26日,马希融再次发现地电阻率急剧下降,他在27日向开滦矿务局的地震办公室打去了电话。

  他表示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有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剩9个小时。

  可惜在那一年的7月28日凌晨三点,伴随着大地震的到来,整个唐山都陷入了深渊当中,不过由于马希融提前做了预防准备,因此滦煤矿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青龙县全县有四十七万人,竟然没有一人伤亡,这主要是因为青龙县的一名地震工作者王青春,他在1976年7月中旬在唐山开了一场地震工作交流会。

  会上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汪成民,他以个人观点谈到了,在1976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间,京津唐有有几率发生5级以上左右的地震。

  得知此事后的王青春,立即将这件事告诉给了青龙县的县委书记冉广岐,冉广岐得知此事后压力巨大,他一旦公布地震预警,那么全县45万人都将知道,很可能会造成恐慌。

  万一地震没有来,到那时他将成为主要责任人,当时他想汇报省里,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冉广岐一咬牙,马上向民众公布了地震预警,迅速组织全县干部大会。

  县里的喇叭也是不断的播送地震预警,街道两旁居民纷纷建起了帐篷,到了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了,全县45万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青龙县也创造了此次地震的奇迹。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

  我国最早有官方史料记载的地震,发生在周幽王二年,也就是公元780年,《国语·周语》中对于此次地震的描述有:“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汉代的张衡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报仪器—地动仪,每次发生地震的时候,地动仪的龙口会掉出来铜丸,这就说明相应的方位已经一定有地震发生。

  明朝的华县大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发生过规模最大的地震,其受灾程度极其惨烈,人员受伤或死亡也非常巨大,这场地震发生与明朝嘉靖年间的公元1556年。

  这次地震使得陕西、山西、河南的100多个县城遭到破坏,大半个中国都感受到了地震,根据留下的史书记载,这场大地震一共造成了83万人死亡。

  20世纪30年代,我国地震学家李善邦建起了中国人自己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开展地震观测。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只有寥寥几个地震台,从事地震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也只有寥寥数个。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就成立了相关的地震预报和研究部门,当时我国的地震预警是非常落后的,之后在1966年的邢台地震中,有8000多人失去了生命。

  周总理更是第二天就来到了当地进行救灾工作,在地震发生后,周总理亲自点将,让李四光担任全国和防震工作。

  李四光也是不负重托,他带领团队对地震的走势进行了预估,并向周总理汇报了沧县、河间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行性。

  果然如他所料,在1969年3月27日,河间一带发生了6.3级地震,而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预测地震的发展的新趋势,在李四光提出“河间地震”后,地震专家就开始围绕该地区进行调研。

  之后又陆续发现水井沸腾、地下水喷发和地面出现的各种轻微断裂现象,为日后提供宝贵经验,1969年5月,北京延庆的地下水出现异常,80岁高龄的李四光亲自前去考察。

  并且他还提出了渤海地区可能出的预测,果然不出所料在同年的7月18日,渤海发生了7.4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后,周总理亲自主持并成立了中央地震工作小组。

  正式任命李四光为组长、李西尧为副组长,然而到了1971年,李四光因病去世,他在临终前还是不断的叮嘱地震小组:

  “总理1966年把我地震预报工作交给我,自接任以来,我如履薄冰,全力以赴,生怕辜负了国家的期望。如今,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一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李四光在临终前特意见了汪成民,鼓励他要坚持不懈的研究下去,不久后一代地址学家李四光带着未完成的事业和遗憾离开人间。

  之后汪成民又预测出来唐山大地震,并在全国地震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中,他预测在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出现地震的事情,也正是他的预测让青龙县逃过一劫。

  唐山大地震,这场上世纪70年代末的巨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灾害准备的不足。

  唐山大地震的历史教训是沉痛的,但它带来的反思和改进,也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的坚韧前行。

  在地震预报上,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继续沿着李老指明的方向继续前进,让中国的地震预报研究为人民谋来更大的福祉。

电话电 话
地图地 图
短信短 信
首页首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