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发力中水回用为城市解渴
来源:火狐网站首页 发布时间:2024-03-13 10:38:12
宁夏水资源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289毫米,水面蒸发量125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570立方米,不足全国中等水准的三分之一。但发展经济,提升公司产能不能离开水。水从哪里来?答案是“中水回用”。
中水是指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可在一些范围内再利用的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
一个个中水厂将污水收集,经过层层过滤、分离和净化,把污水变成清流,焕发出新生命。
中水回用,是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与雨水相比,生活垃圾污水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就地可取,通过对废水做处理和净化,能够获得符合特定标准和要求的再生水。
当前,全区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达3.74亿立方米,提高中水利用率,既能节约大量的自然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又能够大大减少排污,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在节省大量自然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的消耗量,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今年,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银川市成为首批19个城市之一列入试点。在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从湖泊到绿化用水,公园的每一滴用水都来自经过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地埋式设备处理的再生水。目前,银川市已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的补水,全部来自再生水。
除了生态补水以外,再生水对工业公司也充满了吸引力——中水回用不占企业用水指标,且价格不高,能够降低公司制作成本。
《宁夏工业水效三年提升计划》明确了地市和园区的提升工作重点,确定了中水利用目标。
如何打破水资源不足对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如何用好再生水?水质怎么样?
我区提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50%以上,5个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统筹规划城镇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哪一项工作都不能靠“单打独斗”完成。顶层设计方面,先后印发《宁夏“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宁夏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2021—2025年)》《宁夏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等,为做好包括中水等在内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路线表”和“施工图”。
“围绕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目标任务,组织各地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支撑促进我区再生水加速利用。”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2021年以来,全区共实施城乡和园区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配套管网项目139个,总投资98亿元。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固原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彭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座座污水处理厂打通了“水脉”。
目前,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利用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净化后的优质水用于典农河下游段生态补水,每年可节约黄河水约2000万立方米。
目前,全区建有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35座、日解决能力144.3万立方米,农村建成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48座。全区23个工业园区全部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在解决能力方面,全区建有中水厂16座,每天解决能力达71.7万立方米。
晨光沐浴下的石嘴山星海湖碧波荡漾,这一湖碧水来源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生成的中水,在星海湖湿地中经过多次净化后补充进来,实现了湖水内外双循环。
漫步清宁河畔,河水在冬日阳光轻抚下缓缓流淌,岸边的中水回用出水口处,一股股清流从水管内喷涌而出,流入河中。这是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改造,处理后已达到一级A类水标准的中水。
在这里,每一滴未经处理的污水都不允许流出。在这里,每一滴水都被充分利用。
在中卫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内,一排排运送中水的管道相互交错环环相扣,延伸出多个支线,它们就像数条灵活而又强大的脉络,将中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企业的每一个用水环节。
“自治区用水权改革实施以来,企业用中水替代黄河水或地下水生产,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中水水质优,而且使用中水不占工业用水权指标。”宁夏宇光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宋牛感慨。
宁东基地在全区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节水示范效应,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工业废水循环化利用园区,实现了我区“国家级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园区”零的突破。
当前我区城市污水收集率达76.5%,处理率为98.99%,且水质全部实现一级A标准。2022年全区再生水利用率为38.8%,居全国第8位,沿黄九省区第3位。2022年,我区工业再生水、矿井水、陆地苦咸水等非常规水用水量5920.1万立方米,增长65.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中水回用是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中水利用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要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提高中水利用率缓解我区水资源紧缺情况,降低废水污染,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日前,在自治区政协召开的“提高我区中水利用率”民主监督协商会议上,参会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协商报告深入交流,为加强我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中水利用率建言献策、凝心聚力。(记者 陈瑶 见习记者 何婉蓉 常宽)
走进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节水主题公园,记者看出,这里的活动空间是复合叠加的,从湖泊到绿化用水,每一滴用水都是经过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地埋式设备处理的再生水。
“水厂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形式,将污水处理核心工艺段池体顶部设计为开放式生态景观公园。借鉴‘双首层’设计理念,使市民娱乐与水厂运行生产互不干扰。”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工作人员介绍。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充分的利用水源热泵和风光发电技术,分离处理雨水与污水,地表径流及管网进行雨水回用,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再生水供给,实现水资源平衡。利用“速沉污泥微发酵、七段式生化组合工艺、新污染处理、高浓度恶臭处理、资源回用”等五大核心技术有效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处理规模达30万吨/日,有效解决了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德胜商住区、金凤区阅海商住区污水解决能力不足的难题。
走进厂房,记者看到,地下污水处理设备是封闭的,运用全自动工艺流程,不仅看不到实际的污水,也闻不到任何味道。在出水展示区,不见污水,只见清流哗哗流淌。出水间陈列着一大一小两个鱼缸,几条锦鲤游弋其中,而鱼缸里的水就是再生水。
在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不仅演绎着一滴污水由浊变清的再生之路,也描绘出一幅污水处理厂与旁边的环境“邻避”变“邻利”的共融生态画卷。(记者陈瑶见习记者何婉蓉常宽)
中水,正是将污水处理后,形成的城市“第二水源”。目前,宁夏通过制定政策、新建污水处理厂、增添设备和铺设输水管道、鼓励城市企业和个人使用中水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再生水循环利用,让再生水成为可靠的新水源。
但路长且艰,中水回用在建设进度、政策制度、资金保障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尤其在项目资金筹措、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促进再生水利用的市场化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落实。就污水收集来说,我区气候干旱,以往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改造难度大。就再生水的使用来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2022年景观用水较2021年有所提高,城市杂用、绿化灌溉用水增长缓慢,工业用水可能会跨越式增长,但前提是要完成部分项目建设。
让每一滴再生水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聚焦再生水利用难点和堵点,我们也欣喜地听到了一些“好声音”:快速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生活垃圾污水收集支线管网和出户管连接建设,补齐“毛细血管”;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就近利用,推进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广再生水“冬储夏用”;推动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国土绿化、生态补水,在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行业优先使用再生水,限制或减少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取用量;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将再生水利用纳入自治区效能目标管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等,建立可量化、可核实的硬指标,推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落实落地……
节约水资源,利用好中水,是宁夏水情所迫、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大局所系。
中水回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水继续履行它的使命,需要政府完善、普及中水回用政策,需要企业攻克中水有关技术难题,也需要在工业、民用各方面推广中水使用。当每一滴水都能获得尊重,每一滴污水都得到妥善处理时,水的愿景将得以实现,我们的城市也会更加美丽。
我们呵护的是一滴水,更是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记者 陈 瑶 见习记者 何婉蓉 常 宽)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