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网站首页  欢迎访问山东火狐网站首页官网!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186-6065-5623

或在线咨询我们

咨询我们

实验室废气处理设备

重庆 老工业基地的“抗衰”术

来源:火狐网站首页    发布时间:2024-07-23 02:03:21

详细信息

  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两江交汇的枢纽位置,重庆两江新区坐落于此。这里以“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而闻名,如今还有一笔“隐性财富”——坐拥重庆最多的国家级和市级

  近年来,中国的与隐形冠军公司开始问鼎全球。他们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凭借锐不可当的创新势头成为中国制造征战全球的生力军。“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而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赛与争夺战,更是成为城市竞逐的一大主题。

  今年上半年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济与工业强市往往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扎堆处。如重庆坐拥25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宁波。7月,重庆又新增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

  老工业基地,曾是重庆为人熟知的标签。它浓缩了中国工业成长史:抗战时期,重庆的军工业在中国经济占有主体地位;三线建设期,沿海制造业的迁入让重庆积累雄厚工业家底;上世纪80年代,重庆在全国首开“民”先河;进入21世纪,又续写“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每10部手机就有1台重庆造”的战绩。

  距重庆1700多公里的佛山,同为老牌制造业城市,创造过“全球每2台微波炉、每4台电饭煲就有1台佛山造”的佳话。但今年“新春第一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对佛山作出提醒——“要注意防止变成‘老工业基地’。”

  7月底,一份新文件的印发道出了重庆的“野心”。《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提到,到2027年,渝西地区要初步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在文件印发的一个月前,重庆高规格召开全市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及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这些年,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摩托车、新型显示等新兴起的产业的部署层出不穷,一座座创新工厂、重大实验室也在现实中落地,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探索可谓热火朝天。

  和珠三角一样,重庆是中国工业发展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但与珠三角依托改革开放后“三来一补”、乡镇企业转制,在市场经济土壤中生长出现代工业体系不同,重庆当代工业家底大多数来源于抗战时期和三线建设时的发展。

  抗战时期,一批来自国内中、东部的重工业迁入重庆,众多厂、钢铁厂、机器厂在这里快速成长起来。

  上世纪60年代后,三线建设让沿海的兵工厂和船舶、电子、冶金等工业项目配套被复制到重庆。重庆以机床工具、仪器仪表、汽车配件等为主体的制造业体系逐渐成形,在中国工业江湖开始显山露水。

  改革开放后,重庆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更在全国首开“民”先河。在军工的底子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转型的加持下,重庆崛起成为中国知名汽车城与摩托车城,长安、力帆、宗申、嘉陵摩托等明星企业闪耀。此后重庆又掀起招商引资浪潮,外来企业持续涌入,重庆终于形成汽车与电子两大支柱产业。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重庆工业,具备了这样的特点:脱胎于军工、奠定雄厚基础,但也带有发展粗放、活力不足、市场化创新力弱的短板,且高度依赖外来企业与资本,本土发展动能不足。重庆迫切地需要开启一条道路,再造一个“新重庆”。

  2018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这释放出国家对补足产业链高端环节以及产业创新集约内涵式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8年7月,敏锐嗅到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向的重庆宣布实施中小企业“万千百十”培育成长计划。这个计划被视为重庆中小企业由快速地增长转向高水平发展的标志。它提出一个目标:在未来5年重庆要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00户、“小巨人”企业100户、“隐形冠军”企业50户。

  在启动培育之初,重庆获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只有5家,到2021年也只有100多家。2021年开始,政策进一步加码,重庆经济信息委同银行合作,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对“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

  随着去年市级专精特新大会的召开以及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发布,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转化、产业基金等扶持全面升级。光去年一年,重庆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多家,实现倍增。

  “重庆前几年重视招商引资,但本土培育起来的企业与外部先进企业有差距,还在成长期。”一位长期研究重庆经济的政策界的人说,因此,重庆希望依托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扶持,带动本土创新种子企业的孵化和科学技术创新转化,形成更强的本土战新产业与内生发展动力,而不只是靠招商引资来获得发展动能。

  随着建设“新重庆”的不断推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从重庆的老工业图谱中崭露头角,靠着承袭与焕新为重庆的制造业森林播下新的种子。

  进入厂区,仿佛来到了一个环卫装备的世界。各式垃圾转运与处理设备让人眼花缭乱,有多种型号的垃圾车,还有几经变迁迭代的垃圾收集箱。

  这里是重庆耐德新明和工业有限公司(下称“耐德新明和”),它由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专攻市政环卫装备及车辆的研发生产,2021年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它的发展,浓缩了重庆工业由旧到新的变迁。

  耐德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05年的重庆仪表厂和成立于1928年的原国民政府陆海空总司令部交通兵团修理所,有着典型的重庆工业特色:从外部迁移而来,有军工家底。上个世纪根植于重庆市民记忆深处、大名鼎鼎的“山花牌”中巴车,就由其生产。后来两家企业经过合并与改制,形成如今的耐德集团。

  耐德并未停留在历史中。在不断的变革与突围中,它依托在汽车、装备领域的工业积累,将触角深入到除军工以外的石油天然气装备、环境装备、汽摩配件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

  开启再出发的旅程,秘诀何在?“我们以完全开放的心态,与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让对西方先进的技术的引入、消化、再吸收和自主创新并行。”耐德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淼说。

  其中,耐德新明和就从日本引入世界领先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转运设备,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二次研发。

  在研发出“换位门”和“自动遮掩门”两项独门绝技后,耐德新明和有效解决了垃圾中转运输中的“跑冒滴漏”问题。目前,耐德新明和在中转站这个细分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像这样生长于传统工业土壤,靠着创新劲头和突围毅力闯出新天地的企业,在重庆越来越多。

  在重庆新西亚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西亚”),一群研发人员正和高校教授为一款光伏铝单板的研发与市场投放而忙碌。用新西亚相关负责人傅明华的话说,这种全新的光伏铝单板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还没人在市面上做出来”。

  铝业是一个市场分散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传统行业。为了抢占更多市场占有率,这些年新西亚的产品链已涵盖铝装饰、铝建材、铝劳务、铝板材等等。但要脱颖而出,产品创新至关重要。

  抓住铝板材向功能性转变的趋势,新西亚提出一种新品议案并和重庆高校、中科院对接,共同研发建筑幕墙光伏铝单板。这种铝单板颇具“颠覆性”,不仅能装饰,还能“发电”——把光伏原理植入铝板材料,利用场景应用优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城市建筑提供电力。在这一创新试验加持下,新西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家传统铝业工厂尝试跨入全新赛道,掀起材料革命——中国制造换道超车的魄力,在新西亚身上鲜明体现。

  在新西亚50公里外,另一家“小巨人”企业——重庆太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仓科技”)同样上演着传统与新兴的两重世界。

  太仓科技的传统车间与恒温恒湿数字化车间仅几步之遥,一边是工人与传统设备在高温下忙碌不已,一边却是自动化机械在干净凉爽的车间高效运作。“未来将逐步向数字化过渡,高科技产品不能离开数字化生产。”太仓科技副董事长秦童说。

  太仓科技身处重庆摩托车产业链的上游,主打产品是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其产量与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在摩托车市场的几经沉浮中,太仓科技靠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移,和产品在轻量化核心涂层等“卡脖子”技术上的突破,实现突围与新生。在去年下半年,企业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2024年。

  专精特新的火种能够熊熊燃烧,原因还在于,虽然它们身为中小企业,却能够用全球化的广阔眼界去攻创新、打市场。

  在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润通”)展厅,两位日本和意大利籍专家的照片格外显眼。他们曾供职于本田、雅马哈等全球有名的公司,后被润通招致麾下。

  今年下半年,润通将和两位专家恢复合作协议。“计划和疫情前一样,每两个月请他们来润通工作一个月,定期驻点。”润通运营管理相关负责人张楠说。

  润通主攻通用汽油机及其终端产品、摩托车、发电机等的研发生产。其便携式静音变频发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目前为35%、在国际市场为40%,均位列第一,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背后,是其勇闯日本市场的功绩。

  2015年,润通通过日本客户的需求指引和自主研发,推出便携式静音变频发,其噪音控制更好,成本和油耗都更低且方便携带,并经由其日本客户渠道迅速攻占日本市场。

  每年,日本企业都会在重庆考察多家发电机企业。润通能脱颖而出,在于其愿意不顾一切代价地达到号称“最苛刻客户”的日本企业的技术品质门槛,实际做到以全球客户为中心。

  日本企业要求有多严?针对一般客户的订单,企业从确立新品到做出成品顶多半年时间,但与日本客户合作,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1—2年。

  日本客户每次来润通当地考验查证,会在新品导入阶段把零部件全部拆开来检查,经常是100%的检验率,等量产后再降低检验比例。一经发现不良品,他们就把已经检查过的产品再检一遍。“经常‘折磨’得我们痛苦不已,但确实倒逼产品有质的提升。”润通生产负责人说。

  经过日本客户与市场验证,润通产品获得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行证,目前其产品出口比重达到九成。2019年,润通在越南设厂,核心产品在重庆生产再运到越南组装,供应链以国内为主,但也会调配越南资源。润通以进阶的全球产能布局与资源配置来降低关税成本,并进一步攻占世界市场。

  小企业有大格局。成长于本土却又不局限在本土,到全球范围内找技术与市场空间,这成为重庆中小企业越发鲜明的烙印。

  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智得热工”)董事长龚伟扎根重庆制造业多年,一直在勾勒自己的全球化蓝图。

  2003年刚踏入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的全新领域时,龚伟还只能“仰视国外竞争对手”。随着和美国、欧洲公司合作乃至合资,从不懂、模仿到借鉴、合作、创新,智得热工逐渐掌握医疗废物处理与节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追赶海外企业。

  如今,龚伟正着手准备和一些海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联合体,共同进军国际市场,“现在甚至是研发以我们为主,市场以他们为主”。

  2020年以来,智得热工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承担了多个联合国援建及合作项目的成套设备供应任务,包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加勒比4个国家的4座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工厂援建项目等。目前,智得热工医疗废物处理成套设备的出口量占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出口量的90%以上。

  “全球化是进阶的,1.0阶段是只考虑挣钱的卖东西,2.0阶段是建合资公司,3.0阶段是做全球化生态。”龚伟说。

  “企二代”林骏宇成为耐得新明和总经理后,拜访并研究其日本合资方慢慢的变成为一种习惯。在他接管耐得新明和前,企业的上一任总经理一度把日本股东当成“敌人”,因为日本人有时比较固执、“难搞”。

  但经过几次接触后,“我发现日本人反而是最耿直的,刚开始他可能刁难你,但一旦获得认可,我们的合作会很长久。”林骏宇说。他开始有意识学习日本股东,并发现日本企业的市场企划非常强,“对我们的一些产品销量都预估准了”;且他们擅长协同生产、减少内耗。

  在研究学习基础上,林骏宇推动企业与日本股东更紧密地协作,“如此才能长远合作与共赢”。

  “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是重庆的生力军、领头羊、助推器。”近日,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对于老牌工业基地重庆来说,要逐步释放专精特新企业领头羊、助推器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能促进重庆经济内涵式增长、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还将构建新的企业发展体系,并帮助重庆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截至上半年,重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排名全国第五。孙凌宇表示,这背后是重庆在发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的不懈努力,包括推动梯度培育、加大创新激励力度、切实提高融资可得性,以及有关部门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注重提升服务能力等。

  “印象最深的是各个区县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格外的重视,不少区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走访辖区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这释放出了强烈信号,增强了发展预期。”孙凌宇说。

  南方日报: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国家级专精特新公司数排名全国第五。你认为重庆取得这一成绩有哪些原因?

  孙凌宇:重庆市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成长周期良好生态,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育苗”机制,推动梯度培育。重庆市通过“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的方式,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重点产业方向和33条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形成专精特新企业“育苗”体系,不断促进企业由种子到苗子的转变。

  而且重庆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方面一直在优化,将企业培育与上市培育同谋划、同推进。

  二是加大创新激励力度。重庆从聚焦细致划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支持企业组织协同创新等方面发力,让专精特新企业更有创造力。

  三是切实提高融资可得性,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互助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完善政银企交流对接和创新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融资输血。

  南方日报: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在老牌工业城市重庆的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孙凌宇:扮演四个方面的角色:生力军、补短板、领头羊、助推器。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分布在在制造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对未来发展具有生力军的作用。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新增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三成多企业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外产业空白和实现关键领域补短板,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都名列前茅。

  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推动全市制造业乃至全市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器。它们将促进重庆经济内涵式增长,在推进下的产业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报: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孙凌宇:从企业的层面看,一是公司发展能级总体不高,二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三是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仍需加强,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从公共服务体系层面来看,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二是专项服务资源整合不够,三是属地服务保障不力。

  从扶持政策层面看,也面临配套政策不够、已有政策衔接不畅、惠企政策落地仍有困难等问题。

  应对挑战,第一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充分的发挥集聚效能;第二要聚焦优质中小企业,健全梯度培育体系;第三要聚焦公共服务资源,打造高效公共服务体系;第四是聚焦政策配套落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特色举措包括打造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健全中小企业资源库,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加快政务数据安全、有序共享,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中小企业分类运行的统计、监测、分析,建立“种苗库—优企库—领航库”三级企业资源库。

  南方日报:同为制造业重镇,重庆在培育、挖掘专精特新企业上,有哪些经验值得佛山借鉴?

  孙凌宇:首先,加强孵化培育,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重庆不仅重视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还组建了1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协同,以及培育了10个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重点引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其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重庆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比如鼓励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专精特新企业;落实延期还本付息和转贷应急政策,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抵押增值贷”试点风险分担机制等。

  最后,优化公共服务,解决企业难题。政府一定要重视建立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同时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上门问诊、专属服务和定制服务。

  在重庆摩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摩尔水处理”)工厂,各种水处理设备等待运往全球各地。有的准备发往印度的手机厂提供厂区直饮水、循环水及工艺生产用水,有的发给苹果产业链企业的配件生产和检测用超纯水设备,还有的将进入校园提供便捷的直饮水。

  “几乎每一个订单都是完全不同的设计,需要听取客户意见,以精准匹配客户的真实需求。一个订单从最初设计到交付要两三个月。”摩尔水处理董事长马兵说。

  摩尔水处理主要是做水处理工程设备的研发、生产。从实验室用的超纯水器起家,一步步迈入化工乃至制药、医疗、半导体和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的超纯水设备研制,摩尔水处理设备能够制取的水的纯度慢慢的升高,技术能力也慢慢变得强了。

  其研发的“用超纯水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最严苛的电子工业和级超纯水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企业也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在创立摩尔水处理前,马兵在中石化工作。他发现超纯水处理设备在工业中需求大,“以前我们用蒸馏水,但是烧水耗时太长了,曾有实验室的人凌晨4点就起床为烧水做准备。”马兵说,而市面上的超纯水处理设备大多进口,价格昂贵,“我认为可以从技术上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于是马兵从中石化辞职,在2003年成立摩尔水处理,最初做实验室用的超纯水器。2007年,一位美国客户向摩尔水处理提出需求:做出一款能够每天24小时持续运行、6个月不停机连续供水的超纯水设备,用于老化测试。

  “服装面料等材料都需要做紫外老化测试等试验,会用到喷淋用超纯水机,模仿紫外线、雨水冲刷等环境干扰因素。水净化不好,容易在材料上留下斑点。”马兵解释。

  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要连续运行6个月的高门槛,初创不久的摩尔水处理毅然决然投入大量时间和数十万经费研发,因为“这要求你的产品可靠性必须非常好”。这期间是无数次的技术改进与测试。最后马兵做出一个样机发到美国测试,得到了客户满意回答,“他觉得能解决他所有的问题”。

  经此一战,摩尔水处理逐渐在行业树立了口碑,尤其是实验室领域。“一个实验室用了不错的产品,一般会向其他实验室推荐。”马兵说。有了更高的技术和市场积累,摩尔水处理开始进军更广阔的工业超纯水设备领域,并从化工向制药、医疗、、芯片等对超纯水纯度要求更高的领域挺进。

  2015年,经过严苛的检测、审核,摩尔水处理成为富士康供应商,并在4年后成为公司的供应商之一。

  应用在晶圆切片、粗磨、化学蚀平、抛光清洗等工序的超纯水,对水中的残留离子有非常严苛的指标要求。而摩尔水处理的设备能达到甚至超越美国ASTM D5127电子及半导体工业用纯水水质要求。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一严苛标准的企业屈指可数。

  在重庆人民小学,学生们不用再去水房打开水,而是在一台台智能化终端前排队接直饮水。这些设备均由摩尔水处理提供。

  马兵表示,饮用水虽然只占我们用水的一小部分,却是对健康最重要的部分。如今很多家庭买净水器,但净水器微生物容易超标;也有人喝桶装水,但其中搬运和包装占据绝大多数成本。

  马兵于是决心攻克直饮水难关。在他看来,直饮水安全不含杂质、水质纯净,与自来水连接,确保现制现饮;其由专用不锈钢管道循环输送,打开水龙头随时取用,同时既能去除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又能保留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为此,摩尔水处理和重庆水务合作,在学校、医院、居住小区内设净水设备,运用膜处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同时采用优质管材设立独立循环式管网,将净化后的优质水送入学校或家庭与办公室的饮水点,供人们直接饮用。

  这些设备还设有传感器,随时监测水质,看其合不合格。“我们每半年检测33项指标,对设备也会进行每月巡检,每季度保养。”摩尔水处理相关负责人说。

  身处一个收入弹性高的行业,马兵认为未来水处理设备将迎来更强的需求爆发。“不管是生活还是生产,全球对水的纯度与品质的要求会慢慢的高。”马兵表示,摩尔公司要做的就是变得更“专和精”,让别人不得不买你的产品。

  “老工业基地”到底如何抗衰?对于佛山这样的老牌制造业城市来说,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命题。而重庆则给出了一个解题思路:通过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蔚然成势,来促成工业的吐故纳新。

  重庆是中国知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长期占其GDP比重近1/3。抗战和三线建设时期,大量兵工厂的建设以及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的涌入,为其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形成汽车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关于重庆的工业描述,总离不开“全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辆产自重庆”、“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每10部手机就有一台重庆造”。

  尽管如此,重庆仍然陷入了老工业基地惯有的困局: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惯性让汽车、摩托等主导行业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较弱,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新兴起的产业生成能力不够。这让重庆的优势产业也面临不同程度的下滑风险。

  此外,重庆不少成熟产业资源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是通过招商引资导入,其本土培育出的企业还处于成长期,离一流企业还有一定距离。

  这一切,都呼唤一种全新的、内生的发展动力。而专精特新企业正是这样一股力量。它们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体量不大却能影响产业的基本盘。通过它们的发展壮大,重庆还能借此发掘孵化出一批本地的制造业好苗子。

  笔者在重庆调研发现,市区县对专精特新企业都有各类支持,一年直接或间接资金支持过亿元。在中小企业最关心的融资方面,重庆所有金融机构都有针对这类企业的服务,带“专精特新”名词的产品有十多个。服务体系上,重庆40多个区县都有窗口平台,还设有一些产业集群平台,去年推出45个专精特新专属服务包,涵盖从设计研发到品牌推广的全生命周期所需服务。

  重庆甚至开展了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家评选,政府每年到区县的线下宣讲会多达几十场。这种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的重视,放眼全国也少见。正是在一系列政策发力下,重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一度排名全国第五。

  数据显示,重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8.6%,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及关键领域补短板的占比达91%。从去年的川渝第六次党政联席会议到今年“新春第一会”,重庆提出了很多令人振奋的目标,包括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在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实现更大突破。具有强大创新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是重庆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力军。

  对同为老牌制造业基地又同样在寻找制造业突围路的佛山来说,重庆的做法有不少启发。

  佛山制造能否跨过“中年危机”、蹚出发展新路?应对考验,佛山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扶持上还有很大挖潜空间。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这个数量远低于重庆(310家),与佛山的经济与制造业体量也不相匹配。借鉴重庆,在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制造业突围再出发新动能上,佛山大有文章可做。

  重庆最为关键的一条启示是,要从顶层设计和战略意识上发力,在全市营造出一种重视专精特新的氛围;并且先要把挖掘工作做好,在发现更多好苗子后才能施以更精准的服务,有效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电话电 话
地图地 图
短信短 信
首页首 页